來源:河南省少先隊2025-09-23

2025年5月27日至28日,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今后五年,將全面開創新時代新征程少先隊工作新格局,重點推動實施“六大工程”。
其中,新征程少先隊“播種”工程要在隊員們的心里播下三顆特別的種子——第一顆是“熱愛領袖的種子”,第二顆是“紅色基因的種子”,第三顆是“中華文化的種子”。
為帶領少先隊員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第九次全國少代會精神,特別設計“紅領巾學思想”欄目,將“大道理”轉化成“小故事”,引導少先隊員們以實際行動踐行囑托,爭做愛黨愛國、勤好學習、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小樹苗”何以長成“參天大樹”
吳慧娟?濮陽市昆吾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第九次全國少代會代表
親愛的隊員們:
大家好!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歡快的歌曲《逐夢小樹苗》,我們一起聽一聽。歌中的“小樹苗”是誰呢?沒錯,正是你們——朝氣蓬勃的少年兒童。
大家知道嗎?“小樹苗”這個充滿愛意和期許的名字,可是我們的“大朋友”習近平送給大家的。作為“大朋友”,習爺爺始終把“小樹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無論是節日里語重心長的諄諄教導,還是考察調研時與孩子們親切互動,習爺爺溫暖的話語如陽光雨露,呵護著“小樹苗”們的成長。
今年的“六一”前夕,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的少先隊員、少先隊輔導員和少先隊工作者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為少先隊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在大會的開幕式上,習爺爺又專程發來了賀信,讓人振奮不已。

賀信中的一字一句,既飽含著習爺爺對少年兒童的深切關愛,更藏著新時代 “小樹苗” 長成“參天大樹”的成長密碼。你發現了嗎?
正是:愛黨愛國,勤奮好學,全面發展。
這份殷切囑托的背后,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用言傳身教帶給我們成長的力量。習爺爺不僅這樣教導我們,更用他的成長歷程為“小樹苗”樹立了光輝榜樣。
一、向下扎根,在“愛黨愛國”中深植根基
“小樹苗”要長得正,就得“向下扎根”,這 “根” 就是紅色基因的傳承、家國情懷的培育。
在習爺爺的成長歲月里,少年時期便已播下愛黨愛國的種子。在他五六歲時,母親帶他去買岳飛的小人書,給他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聽著故事,他好奇地問:“刺字不疼嗎?”媽媽說:“雖然疼,但岳飛會始終銘記在心?!睆拇恕熬覉髧彼膫€字就在習爺爺心中扎下了根,成為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標。時間來到1966年,13歲的習近平已經上初中一年級了。政治課上,老師飽含深情地念著《人民日報》刊登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當習近平聽到:焦裕祿同志在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致使藤椅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他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那一刻,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獻精神如星火般照亮了少年習近平的心靈,讓他在懵懂中明白了何為“把一生交給黨和人民”。

這份童年的好奇追問與少年的心靈震撼,在未來都化作習爺爺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為人民謀幸?!钡膱讨鴪允亍?/p>
習爺爺的故事告訴我們:愛黨愛國要融入成長血脈。隊員們,你們要從小立下遠大志向,把個人理想與祖國發展緊密結合;要認真學習少先隊的歷史,用行動珍惜紅領巾的榮光;積極走進革命紀念館,參與“紅領巾講解員”“紅色研學” 等活動;主動尋訪老英雄、老戰士、老黨員,在講述先鋒故事中汲取奮進力量。
二、向陽生長,在“勤奮好學”中汲取養分
“小樹苗”要長得壯,需要陽光、雨露的滋養。這需要我們以勤奮好學為路徑,汲取成長養分,不斷向陽生長。
1969年,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陜西梁家河村插隊。到這里后,他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先從讀書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時,他揣著書本在山坡上閱讀;鋤地休息時,他拿出新華字典琢磨一字多義,到了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苦讀到深夜。除此之外,他還潛心學習生產勞動方面的技能。為了給鄉親們解決照明難題,他跑遍多地考察沼氣池,在窯洞土墻上畫滿設計草圖,反復鉆研、試驗,終于帶領大家建成第一口沼氣池。七年知青歲月,他在田埂與窯洞間積累的知識,成為人生最堅實的根基。
從梁家河的窯洞到清華大學的課堂,從基層工作到治國理政,習爺爺始終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追求。
隊員們,習爺爺的勤學故事,為我們畫出了三個成長坐標:一要愛讀書,二需勤鉆研,三得肯吃苦。課堂之上,你們要像海綿吸水般汲取養分,專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課堂之外,更要打開求知的天窗,培養創造精神,在社會實踐的廣闊天地里積累經驗,讓博物館的文物、田間的農作物,都成為增長本領的“課外讀本”。?
三、經歷風雨,在“全面發展”中結出碩果
“小樹苗”要長得好,就得有堅強的軀干,才能扛得住風雨來襲,舒展茂密的枝葉,結出累累的碩果。隊員們,你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練就過硬本領,未來才能長成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
習爺爺不僅書讀的非常好,還是勞動的一把能手。他講起在梁家河插隊時,種地、拉煤、放羊、挑糞,什么活都干,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習爺爺說那個時候他能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都不用換肩膀。習爺爺對體育的熱愛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他可是個鐵桿足球迷。2016年9月重回母校八一學校時,他看到小隊員們在訓練,笑著回憶50多年前曾在這里踢球,還自豪的講到球隊拿過北京市冠軍、全國比賽的第四名。不僅如此,習爺爺對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領域都有深入研究。
正是由于年少時期的磨煉,習爺爺在國家面臨各類風險挑戰時,面對經濟、政治、文化、生態這些方方面面的復雜難題時候,才能夠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穩穩地帶領中國這艘“大船”,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乘風破浪,勇敢前進!
小樹苗們要以習爺爺為榜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你們可以在“紅領巾志愿服務”中為孤寡老人送去溫暖,讓善良成為品格的底色;在課堂與實踐中積累學識,在創新與探索中提升科創素養;在運動會的賽道上積極奔跑,用每日的課間操舒展活力;在合唱比賽中讓童聲與經典旋律共振,讓藝術之美滋養心靈;耕種校園 “責任田”,學做 “家務小能手”,讓雙手在勞動中創造幸福。

小樹苗們,希望大家牢記習爺爺的囑托,把愛黨愛國的赤誠之心化作根系,深深扎進祖國大地;以勤奮好學為成長的階梯,在知識的沃土中汲取養分,向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向茁壯成長,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時刻準備著!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