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報2025-09-30
今天
2025年9月30日
是第十二個烈士紀念日
共和國生日來臨之際
我們,以國之名
向烈士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國慶節前一天紀念烈士
有特殊考慮

2014年9月3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出席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烈士紀念日”是國慶節的前一天。既是銘記英烈,也是告慰英烈,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都會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歲月無聲,豐碑為證
這個從苦難中崛起的國家
從未忘記那些
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身影
從不缺乏那股
為理想奮斗、甘獻此身的浩氣
今天
讓我們與中央紅色交通線
伯公凹紅色傳承人
中宣部優秀理論
微視頻宣講人鄒廣敦一起
走近“伯公燈與一門七烈士”的故事
伯公燈與一門七烈士??????????????????????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閩粵交界處,有一個伯公凹地下交通站,位置十分關鍵。交通站有一盞煤油燈,點亮代表“安全”,熄滅代表“危險”。每次共產黨地下交通員攜帶情報或護送人員物資,突破敵人層層封鎖來到伯公凹時,只要看到那盞燈亮著,就會感到溫暖和力量,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平安“回家”了。于是,這盞普通的煤油燈便有了一個名字——“伯公燈”。
伯公凹地下交通站堅持運行5年之久,始終沒有被敵人摧毀。它雖然小,卻先后護送兩百多名黨的領導進入中央蘇區,轉運六千多擔軍用物資,還傳遞了大量文件和情報,為保護中央蘇區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伯公燈”也成了交通站安全可靠的象征。
“安全可靠”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卻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我叫鄒廣敦,是‘一門七烈士’鄒家的第四代后人。”此前,紅色宣講員鄒廣敦向福建龍巖市永定區實驗小學的隊員們講述了這段壯烈的故事。
原來,鄒家人很早就參加了革命,交通站建立后,根據上級黨組織安排,全家搬遷到這里,一邊用務農做掩護,一邊經營交通站。隨著交通站的運行,國民黨反動派發覺這里“有問題”,卻又無法確定,于是先后幾次把鄒家人抓起來拷問。
“為確保交通線安全,他們面對嚴刑拷打毫不屈服,直到被殘忍殺害,鄒廣敦紅著眼睛沉重地說,“鄒家有十三口人被殺,其中包括我的曾叔祖鄒作仁、鄒春仁、鄒佛仁等七位交通員,他們都是黨齡三年以上的共產黨員,寧肯死也要保守黨的秘密……”

墻面上的黑色痕跡是當年煙熏火燒留下的
“看這里——”鄒廣敦指著交通站外墻上的黑色印記,“每次審訊和屠殺都是一無所獲,”鄒廣敦繼續說,“國民黨反動派氣急敗壞,幾年里三次把我們的房屋付之一炬,這就是當年煙熏火燒留下的。”
親人被殺、家園被毀,但活下來的人們沒有退縮,他們掩埋好烈士遺體,擦干血淚,重建家園,繼續地下交通站的運轉,“伯公燈”也一直在這片山林間閃亮……
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
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芳
他們為祖國和民族
建立的豐功偉績永垂史冊!
他們的崇高精神
永遠銘記在億萬人民心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緬懷先烈,繼續奮斗
本文刊載于《中國少年報》3614期頭版
原標題為《聽,伯公燈有故事》
???????????????
??????
????
????
??
編輯:瞿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