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國少工委2025-11-15

深秋的井岡山上,90名80后、90后暫別工作崗位到此,重新做回“學生”。流動的課堂是他們學習的地方,有時在教室聽課、研討,有時在黃洋界、源頭村、八角樓、小井紅軍醫院、大井朱毛舊居等地參加實地教學。
這群青年有個共同的名字——“全國紅領巾巡講團成員”;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沉浸式學習實踐中進一步提升用“童言童語”講好黨的創新理論的能力,為開展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基層宣講蓄勢賦能。
近日,2025年紅領巾巡講團成員研修班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舉辦。據了解,全國少工委自2021年起,部署建立紅領巾巡講團,經過幾年發展,全國、省、市三級紅領巾巡講團成員隊伍已有近萬人,成為面向少先隊員講好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力量。
潛心學習 講好隊課有功底
研修培訓設置了專題授課、現場教學、體驗教學、訪談教學、示范宣講等環節。其間,根據每名學員的專業領域,設置了傳承紅色基因、傳承中華文脈、傳承奮斗精神、投身生態環保、矢志科技創新等組別,每名學員要完成8分鐘的微宣講任務,各組要進行集體備課,打磨出一堂20分鐘的精品隊課。

講得好不好,孩子們說了算。為了檢驗集體備課成果,學員走進井岡山當地小學的少先隊員中開展實地宣講,后期將錄制成隊課視頻和音頻,面向全國中小學少先隊組織推送。課程滿、任務重,不少學員直呼“壓力山大”。

學員王佳是貴州省公安廳交通管理總隊三級高級警長。臨行前領導囑咐:“你是代表全國交警,這是組織的信任,必須通過結業考核,爭取最好成績?!?/p>
課上,王佳聽得認真,生怕漏記臺上講的哪一句話。她坦言:“能暫時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學習,機會很珍貴,老師們講得也很精彩,怕落下進度。”15天的培訓,她記了滿滿一本筆記。
學員們一起研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系列學習資料,利用課后休息、往返食堂途中和睡前的幾個小時,爭分奪秒、見縫插針地交流、討論,有時飯桌也會變成“臨時講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只為“把隊課講好”。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南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繆潔參加過前兩屆紅領巾巡講團成員研修班,已經有16年少先隊工作經歷。這次來到井岡山,繆潔有種“從頭開始”的感覺,她告訴自己,“要拋開經驗,以新的狀態投入新的學習環境。”
這段時間,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的田佳靜一直在思考如何向少年兒童宣講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過去,田佳靜從未細想過這些國家大事和少年兒童如何關聯。這次學習,促使她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
“‘十四五’期間,我國持續深化國土綠化行動,有效抑制了沙塵侵襲,在北京等城市,孩子們不必再因黃沙漫天而捂著口鼻、隔著窗戶看世界;不斷延伸的城市綠道、精心營造的公園綠地,都為孩子們營造了更加宜居健康的成長環境?!逦濉巹澒蠢樟巳伺c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圖景。我會告訴孩子們,規劃就像一盒生態拼圖,每一個圖塊就是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我們通過努力奮斗,用實際行動將圖塊一一嵌入,便能拼出美麗中國的美好圖景?!碧锛鸯o說。
童言童語 做好轉化不簡單
此次紅領巾巡講團組建過程中,除地方少工委推薦,中央宣傳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中國科技館等13家部門和單位也推薦了優秀骨干參加。各省推薦的學員中,也有不少來自校外。學員來自各行各業,為此先要了解少先隊。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的95后講解員江思萍,通過課程學習了黨領導的中國少年兒童運動史,深刻認識到少先隊的主責主業是面向少年兒童開展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根本任務是培育共產主義接班人。她感慨道:“面向少年兒童開展宣講責任重大?!?/p>
8分鐘的微宣講,江思萍決定講講這場發生在三河壩的著名阻擊戰。三河壩戰役持續三天三夜,最開始,戰役背景、怎么打、英雄人物等和這場戰役有關的一切,江思萍都想全部裝進宣講稿。
不過很快,她就發現這樣行不通,“通篇都是史料的堆積,很晦澀,孩子很難聽下去?!苯计颊f,“我們要學會講故事,哪怕一次宣講能讓孩子們深深記住一個關鍵詞或者一個英雄的事跡,那就是有意義的?!?/p>
最后一版宣講稿,江思萍選擇講述烈士蔡晴川的3次重要“抉擇”,每一次都是為了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她希望通過這位三河壩戰役英雄的故事,可以讓少先隊員明白,人生的道路上,應該怎樣正確選擇,“這是新時代新征程對紅色基因最好的傳承”。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來自武漢革命博物館的青年講解員廖雪竹的微隊課講了烈士夏明翰的遺物——一頂蚊帳的故事,這頂蚊帳已經泛黃破舊,如今就陳列在武漢革命博物館里。
過去,廖雪竹給很多人講過這頂蚊帳,不過這一次她感到了些許緊張。“‘童言童語’得是孩子們聽得懂、喜歡聽的語言,講述的切入點得更小些,表達也得更具象化些。”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副研究員唐堯宣講經驗豐富,但過去接觸年齡最小的是初中生。給孩子們講,對唐堯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要小切口、大縱深”,少年兒童的語言更活潑、淺顯,最難的還是如何轉化。和很多學員一樣,唐堯的宣講稿也經歷了多個“推倒重來”的過程。
中國南極秦嶺站作為“十四五”期間的標志性科技成果引人關注。唐堯的宣講內容就和極地建站有關。
“從我們腳下的土地,到登上去南極的冰船需要多久?”唐堯穿著南極考察隊隊服,站到講臺前,拋出這個問題,他停頓了一會兒緊接著回答,“隊員們,從井岡山飛到上海虹橋機場要2小時,再從機場到登上‘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要1小時。也就是說,只需要3個小時,就可以開啟我們的極地之旅了。”他感到,要適當增加互動提問,吸引孩子們更多關注和共鳴。
“我們建站、研究,不僅是為了看清腳下的土地,更是為了給全人類算清‘地球健康賬’——就像醫生給人們做體檢,我們替地球記錄下每一份‘生命指標’。這是中國對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碧茍蛘f。
實踐體驗 重溫歷史強信仰
體驗教學中,西藏自治區家庭教育學會會長司南卓瑪自制紅軍餐、學編“紅軍草鞋”、體驗急行軍訓練、重走挑糧小道,站在當年紅軍布防的炮臺旁,觸摸著戰壕遺址,近距離感悟革命精神。一路上,司南卓瑪心中始終涌動著一股力量,“山是一樣的山,不一樣的是這里的紅色精神,這份力量直抵人心”。

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小井紅軍烈士墓,學員們了解烈士殉難的故事。那天,天空飄著蒙蒙細雨,站在烈士墓前,中國福利會少年宮的少先隊輔導員鄒璐邑忍不住落淚。她打開手機地圖,發現自己被各種“紅色景點”包圍著,“沉浸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讓人深刻體會到什么叫‘青山處處埋忠骨’,整個人的思想都在經歷洗禮和重塑,感覺整個人由內而外都是紅色的”。

鄒璐邑說,“紅色”在這里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腳下實實在在的路,面向少年兒童做好宣講,就要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讓歷史有溫度、讓精神可感知。

劉翠來自故宮博物院社會教育部,日常主要負責講解詞的撰寫和院內導覽工作。這次研修讓她深受啟發,她認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對少先隊員而言,就是要讓他們從“聽故事的人”變成“講故事的人”,從“參觀文物”變成“觸碰歷史”,在主動探索中建立文化自信。

研修班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中興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李朝溧在想,當少先隊員聽到“科技自立自強”“美麗中國建設”這些詞句的時候會是什么反應?“他們大概率會問‘這是什么呀’?!崩畛嗾f。
抽象的政策術語,需要通過親身的實踐載體讓孩子們更有感悟。李朝溧計劃,要結合學??萍脊澟e辦“小小創客賽”,讓隊員用廢舊材料做小發明、小創造,幫助孩子們理解科技創新,從小培養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圳市龍華區少先隊總輔導員姚悅意識到:“作為一座以創新為基因的城市,深圳不僅擁有全國領先的科技產業生態,更集聚了豐富的科創教育資源。語言的宣講,加上沉浸式的實踐體驗,更能從內激發孩子們投身科學、創新創造,這是我們努力要做的引領!”結束學習后,姚悅決定繼續打造“紅領巾愛科學”品牌活動矩陣,組織少先隊員走進科技領軍企業實地研學,聽工程師講深圳智造故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11-15 01版)
編輯:瞿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