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25-10-24
當《志愿軍:浴血和平》的炮火劃破銀幕,志愿軍戰士迎著硝煙沖鋒的身影,讓“保家衛國”四個字變得滾燙又厚重時,我們也在尋找一種方式——讓這份震撼不止停留在成人的記憶里,也能走進孩子的世界。

今天要推薦的《英雄戰車》,它以一輛坦克的視角,講透了和電影同款的“浴血和平”精神。

《英雄戰車》
吳 昊 ?著繪
張國斌 ?審定
適讀年齡:4-7歲
《英雄戰車》講的是一輛真實的“英雄坦克”——215號。它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和五位志愿軍戰士一起,完成了一場“不可能”的任務。
1953年,金城戰役中,215號坦克奉命摧毀三輛美軍重型坦克。可就在潛伏接近敵人時,坦克陷進彈坑,動彈不得!
危急時刻,車長楊阿如和戰友們沒有退縮。他們沉著觀察,借助夜色和火光,鎖定目標——連續開炮,一舉擊毀三輛敵軍坦克!


敵人反擊時,他們又機智地制造“逃跑”的假象,成功騙過對方。隨后,他們在彈坑中堅守兩天兩夜,哪怕饑餓缺氧、有人暈倒,也無人撤離。最終,他們配合大部隊發起總攻,不僅把坦克開出彈坑,還摧毀敵軍工事,幫助志愿軍拿下石峴洞北山!

后來,215號坦克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稱號,全體乘員記集體特等功一次。

215號坦克全體乘員接受表彰,獲頒錦旗。上書:“單車作戰,機智頑強,殲敵坦克,成績輝煌”。車長楊阿如榮立一等功、獲二級戰斗英雄稱號。陳文奎和師鳳山記二等功一次,徐志強記三等功一次。(圖源網絡)
不同于電影的宏大敘事,《英雄戰車》作為中少總社九神鹿繪本館的作品,用細膩的圖畫和孩子能懂的語言,把英雄故事變得可觸可感。4-7歲的孩子能看懂:英雄不是“超人”,是楊阿如沉著指揮的模樣,是戰士們“餓到暈倒也不肯撤離”的堅守,是五個人擰成一股繩的團結。就像電影里那些無名戰士的犧牲,215號的故事告訴孩子: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鋼鐵”和“血肉”一起拼出來的。
如果你希望孩子了解什么是勇氣,什么是家國情懷,不妨和他一起翻開《英雄戰車》。當孩子指著坦克上的紅星問“那是什么”時,你可以告訴他:那是英雄的勛章,也是和平的印記。
讓銀幕上的感動,延續到孩子的閱讀中;讓英雄的精神,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