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報2025-11-08
一名戰(zhàn)地記者
會經歷什么?
11月8 日是中國記者節(jié)。在信息爆炸時代,記者這個職業(y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果“人人都是自媒體”,那么,何為新聞?何為記者?
今天,我們邀請現在仍堅守在新聞現場的、新華社駐以色列首席記者王卓倫用她的親身經歷來回應這個話題。
作者卡片

?王卓倫
中央和國家機關“三八紅旗手”
新華社“十佳記者”
全國新聞界“好記者
講好故事”優(yōu)秀選手
首屆“全國十佳新聞工作者”榮譽獲得者。
01
衷于責任——中國記者沒有缺席

同學們,記者是一個很寬泛的行業(yè),不同門類和領域的記者有不同的職責,開展工作的方式也會不同。
最近幾年,我是一名戰(zhàn)地記者,親歷了或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最慘烈的一次戰(zhàn)爭——自2023年10月7日爆發(fā)的新一輪巴以沖突,造成至少7萬人死亡、十幾萬人受傷。
由于戰(zhàn)火不斷、安全風險持續(xù)攀升,根據安排,去年11月底,我搬入帶有防空設施的新樓。戰(zhàn)事延宕、游客銳減,這座本以接待游客為主的民宿樓被迫部分轉為長租。
就在今年6月13日晚間,多枚導彈萬箭齊發(fā)射向以色列。我戴好防彈頭盔,站在高處,用鏡頭記錄那一夜的戰(zhàn)火。那一刻,我的手機上紅色彈窗一個接一個地跳出,尖銳的防空警聲劃過耳畔,一輪又一輪導彈襲擊不斷逼近……警報聲和爆炸聲后,夜空恢復了短暫的平靜,我卻因為神經緊繃難再入眠。
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在特拉維夫,為了更好地記錄現場,我和兩名男同事曾手腳并用爬上了20多層高的樓頂。我們看到,一棟遭襲建筑幾乎被夷為平地,方圓幾百米內的房屋都遭到不同程度損毀。
我持續(xù)奔赴所有能夠抵達的巴以沖突戰(zhàn)地最前線進行報道:從加沙邊境到以色列全境,從以色列與黎巴嫩、敘利亞交火地區(qū)到伊朗導彈襲擊現場,再到紅海航運危機一帶。
親歷了太多歷史性事件,沒有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節(jié)點,或許是一份有底氣的履歷,但也是一段沉重的記憶。長期堅守戰(zhàn)地,我積累了越來越豐富的經驗,也變得更加堅強、理智、懂得珍惜。我相信,所有的經歷最終都會沉淀為閱歷與底氣,成為繼續(xù)前行的力量。
在戰(zhàn)火里,記者不僅是記錄者也是歷史的書寫者——敲下的文字和拍下的影像,會為世界的戰(zhàn)爭記憶添上新的一筆。能成為其中一員,我感到使命在肩。
在廢墟或爆炸現場,東方女性的形象總會令當地民眾非常好奇。當得知我來自中國時,他們往往露出驚訝和好奇的神情。那一刻,我心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很大程度上,我代表的已經不只是自己,還代表著中國新聞工作者在戰(zhàn)地的形象。
人們可以看到,在備受全球關注的國際重大突發(fā)新聞中,中國記者沒有缺席。
02
記者的“必殺技”是什么?
一要有好奇心。如果你對世界充滿好奇,總想知道新聞背后發(fā)生了什么,那么你已經具備成為一名記者的潛力。一名好記者永遠不會停止思考和挖掘。身為記者,我們要對這個世界保持源源不斷的探索欲,對不懂的事要敢于追問,能在看似普通的現象中發(fā)現不普通的故事。
二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采訪現場可能混亂、信息可能矛盾,有時甚至需要直面危險、面對誤解,或者接受新聞不能“完美呈現”的遺憾。真正的成長,就是有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后仍不放棄表達的勇氣。尤其是對我而言,作為一名戰(zhàn)地記者,每天面對無數戰(zhàn)地前線的突發(fā)事件、高壓環(huán)境和安全風險,內心不夠強大,是無法長期堅持下去的。如果你愿意用文字和鏡頭記錄真實,用勇氣面對未知,用好奇點亮思維,那么,也許未來你就是一名好記者。
03
好記者養(yǎng)成指南
如果你有興趣成為一名記者,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在學生階段一步步打下基礎,為未來從事新聞工作做好準備。
多追問。剛才說了要保持好奇心,除此之外,你還要在別人只看到表面現象時,不斷地追問其背后的邏輯和故事。
多閱讀。你需要通過閱讀,拓寬視野,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這是最基礎的職業(yè)積累。新聞報道、人物傳記、歷史故事、行業(yè)雜志……都是很好的素材來源。讀得多,才能寫得深、問得準、看得遠。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國內和國際新聞,可以幫助你提高信息敏感度。每天花10分鐘關注一則國內外新聞,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并思考:這條新聞為什么重要?有哪些角度可以深入?一名好記者,需要有獨立判斷力和思辨力。
多表達。記者的核心能力之一是表達。無論是寫稿還是現場采訪,都需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同等重要。這些能力可以通過練習獲得。你可以從寫日記、讀書筆記、校園通訊稿開始,從參加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開始,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溝通采訪過程中,記者可能會遇到困難、冷場,甚至是誤解或拒絕。學生階段的你,可以在班級活動、志愿服務等具體實踐中,學會與人溝通,并且能夠直面壓力、堅持到底。
如今記者面對的是全媒體的環(huán)境,不僅要會寫稿還要會拍照、錄視頻,以及運營社交媒體。你可以嘗試用手機拍新聞短視頻,學會剪輯和使用新媒體的技術做圖文推送。這些都會為你積累新媒體感知力。



04
當記者要報考新聞專業(yè)嗎?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2.4%,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突破2000萬輛;太陽能電池、工業(yè)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54.5%、34.1%;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yè)運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順利出塢。
大學本科與記者這個職業(yè)對口的,是新聞傳播學類專業(yè),包括新聞學、傳播學等。不過,我和我身邊的同事,有很多都不是新聞與傳播學類專業(yè)出身。
我想,要成為記者,具備前面說的素養(yǎng)非常重要,跨學科背景不是阻礙,有時還會成為加分項。
在求職應聘時,一般需要過三道關:簡歷關、面試關、作品關,這些考察的也都是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
互動環(huán)節(jié)
你心中向往的職業(yè)是什么?
是什么讓你對它格外青睞?
編輯:瞿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