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報2025-11-14
小伙伴們,幾天前的粵港澳全運會開幕式你們有沒有看?
開幕式上,粵港澳三地火炬手手持圣火,踏浪而來,共同點燃了現場的主火炬。當三把火炬靠近主火炬火環,由水霧和光電科技效果組合形成的“熊熊火焰”自火環上高速噴出。

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三地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圖源:央視網

火環緩緩升空,由“豎立”的姿態轉至“平置”,與三條緩緩靠近、曲線優美的立柱一起匯聚成一支巨大的火炬。圖源:央視網
火環上的“熊熊烈火”并不是真火,這踐行的是綠色全運理念。但在每位火炬手舉起的火炬上燃燒著的火焰,確實是實打實的真火。
接力傳遞火種,最終在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歷來都是世界上各大運動會的儀式傳統。小伙伴們,你們知道本屆全運會火炬傳遞的圣火的源頭是在哪里嗎?

答案是——我國南海。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火炬源火,采自南海水底1522米深處的可燃冰。關于它的故事可一點也不簡單哦!
可燃冰是啥??它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顧名思義,是含有固定水分子的化合物。

啥,化合物是啥?呃......等到你們開始學化學的時候,會遇到一道經典題目——“在下列選項中,( ?)是化合物,( ?)是混合物。 A.CH?·8H?O B.糖水 C.單質硅 D. ......”如果你還想問“分子是啥”“化學是啥”,這個......

咳,扯遠了。
大家只要知道,可燃冰包含天然氣和水,由二者在深海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
可燃冰燃燒后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遠小于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釋放的能量卻比它們要高近十倍。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因此,可燃冰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在我國南海,可燃冰資源的儲量巨大。

可燃冰中甲烷水合物(CH?·nH?O)的化學構成示意圖。值得注意的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可燃冰并不完全等于甲烷水合物,還包含其他烴類分子。圖源:百度百科
然而開采可燃冰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能源開采非常復雜,與很多環節、很多因素相關聯。撿重要的來說,首先,可燃冰分布于深?;蜿懹蛴谰脙鐾林校_采難度巨大;其次,人們開采可燃冰的目的是為了使用,這就需要考慮開采出來后的儲存問題......
難以儲存?那就在深海引燃!
小伙伴們,如果你們認為“源火采自深??扇急币馕吨葘纳詈i_采出的可燃冰運至陸地上,然后再將其以一種固態燃料的形式引燃,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在常溫狀態下,可燃冰很難儲存,被采出后僅能保存于-196℃的液氮中。
既然儲存困難,那就直接在深海引燃!搭載“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于我國南海北部海域下潛至水深1522米處的海馬冷泉區,遠程操控“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裝置”,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氣。

圖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體育報”
經過降壓處理,采集到的可燃冰被分解成甲烷氣體。利用太陽能光伏裝置供電,可燃冰實現了“燃燒艙內深海引燃”,這真的可以說是“引‘天之光’燃‘海之火’”。
就這樣,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源火”誕生了。“深海采火”,這在全球還是首次。
從南海1522米深處出發,經過火炬手們的接力傳遞,深海圣火最終在全運會開幕式現場點燃了主火炬。

深海圣火踏浪來!開幕式現場15位火炬手傳遞圣火,最終點燃主火炬。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來源:文章內容整合自科技日報、央視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廣州日報”、微信公眾號“中國體育報”
編輯:瞿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