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2025-11-11
秋冬換季,似乎太陽也“感冒”了,近日接連“打噴嚏”。11月5日、6日,太陽爆發X1.8、X1.1、M7.4和M8.6級耀斑,9日下午又爆發了一次X1.7級耀斑。
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地磁暴,這些名詞近期高頻出現,它們會對地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影響?記者走訪了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太陽科學數據中心。

這是“羲和號”北京時間11月9日15時許觀測的X1.7級耀斑過程。(南京大學太陽科學數據中心供圖)
該院教授、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科學與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川告訴記者,耀斑、日冕物質拋射都屬于太陽活動。耀斑就好比太陽表面冒出一座座火山,數億噸甚至數萬億噸物質從中噴涌而出,太陽強大的磁場就像“擲球手”,將這些物質以每秒數百公里的速度扔出去,這就是日冕物質拋射。
而太陽活動引起日地空間環境在短時間尺度上的變化,被稱為空間天氣,地磁暴就是其中一種。雖然有大氣層的保護,我們生活在地面上的人類不會受到地磁暴的影響,也不必擔心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但地磁暴會給航天、航空、通信等高科技領域造成一定干擾,例如衛星和空間站的軌道可能發生變化。
“其實相比去年,今年太陽活動已有所減弱。”李川介紹,通常用C、M、X三個字母表示太陽耀斑強度,X級最強。地磁暴也分為弱、中、強三個級別,警報分別用黃、橙、紅三色表示。
11月9日的X1.7級耀斑就對應一個橙色警報。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10日上午預報稱,地磁活動10日可能出現地磁活躍甚至小地磁暴,11日至12日可能出現小到中等地磁暴。
這是“羲和號”北京時間11月9日15時35分觀測到的X1.7級耀斑。(南京大學太陽科學數據中心供圖)
不過李川也表示,太陽耀斑強,并不意味著地磁暴一定也強,這還取決于日冕物質拋射的速度和方向,9日的爆發由于正對著地球,對地球的影響可能稍明顯一些。
今年3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工程二期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我國建成覆蓋日地空間全圈層的綜合性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設施。4月,新一代一體化空間天氣業務系統“風云太空”發布,標志著我國在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方面再上新臺階。
中國科學院院士、“羲和號”科學總顧問方成表示,我國正推動實施“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按計劃,該衛星將抵達日地引力平衡的第五拉格朗日點,屆時能提前4天到5天觀測即將面向地球的太陽活動,并實時追蹤面向地球的太陽爆發,為空間天氣及時預警及準確預報提供數據支撐。
策劃:孫聞
記者:陳席元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制作
編輯:瞿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