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2025-11-14
11月9日,由中國紡織出版社主辦的《給少年科學家講相對論》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層共享空間舉行。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到《給少年科學家講相對論》作者、中國計算機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孫善明,與《青春期突圍:成長型父母的進階課》作者、高級教師周瑾展開對談。現場匯聚眾多親子家庭,會議圍繞“青少年好奇心培養”和“AI時代學習方式”等核心議題,展開了一場兼具深度與溫度的交流。

分享會現場,周瑾老師結合多年教育經驗指出,青少年常對規則和關系提出疑問并非“叛逆”,而是認知升級的體現。她強調,好奇心是人類天性,但隨著年齡增長及應試壓力增大,部分孩子的好奇心逐漸減弱。“在好奇心與自主意識的關鍵爆發期,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呵護,給孩子試錯空間,為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針對“好奇心”這一主題,孫善明分享了《給少年科學家講相對論》創作背后的故事。他提到,孩子曾在地鐵上連續追問六個問題后,自己逐漸失去耐心而脫口而出“哪兒那么多為什么”。但孩子一句“等你們老了我長大了,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辦”,這句話讓他深受觸動。他意識到,不會提問、缺乏好奇心的人,很難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與獨立成長的能力。這足以說明,好奇心正是科學探索道路上最珍貴的‘燃料’。
值得一提的是,《給少年科學家講相對論》一書還特別配套了AI服務:讀者可通過智能對話、知識圖譜等形式,實現“閱讀+互動+拓展”的立體學習體驗。不過孫善明也特別提醒:“AI僅為學習輔助工具,并非核心載體,建議讀者先完整閱讀書籍、建立自主認知后,再借助AI進行知識點補充與拓展,避免本末倒置。”
活動現場的互動環節氣氛熱烈,大小朋友們帶著對AI的好奇踴躍舉手,如“AI生成的內容怎么辨別對錯”“AI是否具備思考能力”。針對這些疑問,孫善明逐一耐心解答,還特別強調:“目前主流AI尚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能力,其智能水平與人類大腦存在巨大差距,大家不必對此過度擔憂。”在AI使用方面,他提出家長應引導孩子理性借助工具。青少年應先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再用AI輔助拓展思路,做到“借工具而不被工具束縛”。
本次分享會既是中國紡織出版社整合青少年教育領域優質作者與作品資源、搭建跨領域思想交流平臺的生動實踐,也是出版社探索“AI +出版”創新模式的成果展示。活動不僅搭建了聯動推廣平臺,而且圍繞孩子成長的核心議題,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守護好奇心”“應對 AI 挑戰”的全方位思路,同時也為傳統出版行業如何通過“內容整合+技術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方向。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