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25-08-19
在數字時代,當孩子們被短視頻、游戲等碎片化信息包圍時,讓我們以書為媒,書寫一份獨特的傳承答卷。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指尖上的中國”系列是一套非遺通識讀物,它以“器物和手工藝”為紐帶,串聯起中國人的生活史、智慧史與審美史,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觸摸中華文明肌理的窗口。
非遺解碼:藏在日常里的中國智慧??????????????????????
關于非遺傳承一直秉持的“見人、見物、見生活”保護理念,這套書給出了生動注解。不同于傳統典籍的宏大敘事,“指尖上的中國”選擇從日常生活的細微處切入:
在《玩趣千年》里,風箏制作的“四藝”——扎、糊、繪、放,不僅是技術上的傳承,更寄托著“自由飛翔的夢想”。
(插圖選自“指尖上的中國”系列《玩趣千年》)
在《滋味乾坤》里,蒸、煎、鹵等烹飪手法的演變,折射出中國人“民以食為天”的生存智慧。
(插圖選自“指尖上的中國”系列《滋味乾坤》)
在《筑造精妙》里,夯土墻、斗拱結構、排水系統等建筑細節,則展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營造哲學。
(插圖選自“指尖上的中國”系列《筑造精妙》)
這種“以小見大”的方式,讓抽象的文化概念轉化為可觸摸、可感知的生活細節。讓孩子們發現:原來中華文明并不止于遙不可及的博物館陳列,而是滲透在衣食住行中的活生生的傳統。這恰好也與今年遺產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的主題相呼應。
跨學科實踐:給遺產保護注入青春力量??????????????????????
作為一套面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圖書,該系列巧妙融合歷史、科技、藝術、地理等多學科知識,構建起立體的認知網絡。
例如,《筑造精妙》中對“排水工程”的解讀,既涉及地理水文知識,又關聯古代城市規劃智慧,更延伸至現代環保理念。
(插圖選自“指尖上的中國”系列《筑造精妙》)
《滋味乾坤》中“水果蘸醬油”等創新食譜,在傳統工藝與現代飲食的碰撞中,激發孩子對“傳承與創新”的思考。
當榫卯結構遇見力學原理,當剪紙藝術邂逅美學設計,少年的思維邊界在跨維度的探索中不斷拓展。
書中每篇文章后還設有“指尖工坊”,讓文化遺產日不止于觀賞:用橡皮體驗活字印刷,以七巧板理解精妙的幾何比例,這些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實踐活動,完美詮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倡議。
簡易七巧板制作示意(插圖選自“指尖上的中國”系列《玩趣千年》)
視覺檔案:500幅手繪構建非遺素材庫??????????????????????
這套書的匠心,還體現在插圖的創作上——500余幅寫實手繪插圖,堪稱紙上的非遺數字博物館:青銅器的獨特造型、刺繡的美麗紋樣、皮影的鏤空技法……這些嚴謹的視覺記錄,既還原了諸多細節,為非遺技藝建立了圖像檔案,又以符合世代審美的表達方式,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機。?
西漢彩繪青銅魚釭燈(插圖選自“指尖上的中國”系列《玩趣千年》)
皮影故事《孫悟空大戰哪吒》(插圖選自“指尖上的中國”系列《玩趣千年》)
非遺保護的最好方式,是讓下一代愛上它們。在這個特別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們期待更多孩子通過這套書,理解“文化遺產”的含義,更好地愛上非遺。
當風箏在藍天下舒展,當剪紙在指尖綻放……中華文明的璀璨,將會通過少年的眼睛與雙手,續寫新的篇章。????????? ??????????????????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