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兒童2025-09-19
今年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是9月15日至21日。像往年一樣,青少年網絡安全是焦點之一。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與AI相關的新問題引發了新的關注。
比如↓↓↓
AI換臉技術被用于合成同學的“緋聞照片”,成為新型網絡霸凌工具;
騙子用AI換臉并偽造聲音,在視頻通話中以“好友”身份騙取轉賬;
生成式AI被濫用,批量生成謠言,造成AI幻覺,污染網絡生態;
對話式AI“投其所好”,限制青少年認知視野,甚至引發沉迷風險;
…………

此前,在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少年報》征集的青少年“小問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提到了由“以假亂真”的AI所引起的虛假信息傳播、網絡霸凌、隱私泄露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不是靠我們寸步不離的守護就能避免的。與其隔離,不如賦能。我們真正該給予孩子的,不是一座無菌的溫室,而是能助他們闖蕩世界的“內功”和“裝備”——即法律思維下的自我保護力,和善用AI的網絡素養。?????????? ?????????????? ????
而這,正是《AI時代青少年自護寶典:網絡迷城闖關指南》嘗試做的事情:它不是一本傳統的安全教育書,更像是一個為孩子精心設計的、充滿挑戰與趣味的“成長實驗空間”。
直擊家長問題
一站式補給

1
它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對話”
通過密室闖關、解鎖謎題的沉浸式場景,將抽象的法律條款和網絡安全知識轉化為一道道待解的謎題。在這里,孩子不是網絡風險的“被動聽聞者”,而是解決危機的“主動破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風險何在以及如何規避。
2
它扎根于真實的網絡環境
書中的30道謎題源于真實發生的案例,涉及網絡暴力、電信網絡詐騙、網絡沉迷、隔空猥褻、信息安全等五大青少年高發、易發的風險領域,覆蓋了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數風險場景。




內容展示
3
它提供可遷移的思維框架
每個謎題后附有“法律密鑰”解析知識點、“新知補給”拓展視野,并有“副本挑戰”引導舉一反三,借此培養孩子的法律思維和AI素養,讓他們在面對新風險時也能觸類旁通——這正是本書最想送給孩子的禮物——一種面向未來的、帶得走的能力。
4
它源自權威專家的實踐智慧
本書作者佟麗華是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兒童保護立法領域權威專家。
他不僅深度參與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兩次重大修訂的專家建議稿起草工作,還是最高人民法院少年司法研究基地專家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工作顧問,中宣部、全國普法辦全國“八五”普法講師團成員——工作跨越立法、司法、普法等多個領域。
這使得書中的每一個案例設計和法律解析都既專業權威,又貼近孩子的認知實際。

在這個網絡安全周,讓我們換一種方式去愛孩子——不僅僅是為他們清除危險,更是和他們一起學習并練習面向未來的“生存技能”。
這或許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數字時代,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好支持↓↓↓
編輯:瞿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