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11-11
名稱:銅句鑃
尺寸:“第一”句鑃高64厘米,
“第八”句鑃高36.89厘米
年代:西漢
收藏單位:南越王博物院
在昨晚的全運會開幕式上
一組青銅樂器驚艷亮相
帶來了2000多年前的雄渾樂音
一起認識
銅句鑃(gōu diào)
01 重量級、有工號 南越國青銅樂團已就位
句鑃是一種青銅編列打擊樂器

西漢銅句鑃 南越王博物院藏
整個“青銅樂團”配置齊全
從大到小共有8名成員
出道地點:南越國
作為目前唯一一組西漢青銅句鑃
8名成員都有自己的獨有工號

而且個個都是“重量級嘉賓”
總重191公斤

與我們常見的懸掛演奏的編鐘不同
句鑃需要單獨的底座來固定柄部
口部朝上,用槌敲擊

為了能夠演奏復雜的音樂旋律
句鑃被工匠鑄造成“合瓦形”的雙擊頻樂器
敲擊其正鼓部和側鼓部
會產生兩種不同音高的音頻

完成精妙絕倫的樂曲演奏
不在話下
02 自帶“產品信息標簽” 句鑃見證2000多年前的文化交融
作為一組宮廷實用樂器
句鑃通常在祭祀和宴饗等重要場合時才登場
因此制作上也十分講究
自帶“產品信息標簽”

八件句鑃的表面都刻有兩行篆文
“文帝九年 樂府工造”
制作時間:南越文王趙眜(mò)在位第九年(公元前129年)
制作機構:樂府
這一信息標簽反映出
當時的南越國深受中原文化影響
同樣設立了樂府這一音樂機構
并對禮儀樂器進行規范化管理
8個字的銘文
成為南越國效仿中原漢王朝的史證
03 樂器收藏超全面 南越文王也是音樂發燒友
說起古代音樂發燒友
南越文王趙眜一定榜上有名
他的樂器收藏十分全面

僅墓中的東耳室就出土了50件音樂器物
編鐘、編磬、甬鐘等與銅句鑃搭配
組成了一整套鑄造精美、組合巧妙的宮廷大型編懸樂器

西漢銅甬鐘 南越王博物院藏

此外,絲弦類的木琴、木瑟以及鈴形器等
也都被南越文王悉心收藏
絲弦彈撥的清越旋律
青銅敲擊的金石之音
2000多年前的南越國統統都有
藏品眾多的南越王博物院
坐落在廣州市越秀區
全運會期間想要深度玩轉廣州
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寶藏打卡地

這里有目前考古發現最大的西漢金印
“文帝行璽”金印

我國目前所見唯一一套形制完備的
絲縷玉衣

漢玉中的稀世珍寶青玉角杯

全運會期間,不如就從這里
開啟一場沉浸式文博之旅
一組青銅句鑃
讓我們得以穿越時空
聽見一個禮樂兼備、多元交融的嶺南古國
監制|唐怡
制片人|畢磊
文案|翟子昊
視覺|朱靈萌
指導單位|國家文物局
文章轉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文博日歷》專題
編輯: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