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共青團”微信公眾號2025-11-04
2025年10月31日晚11時44分,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托舉神舟二十一號飛船直沖云霄,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來自全區各盟市的少先隊員代表與廣西的少先隊員代表共同組成近百人的觀禮團,齊聚在東風航天城親歷了這一震撼時刻。
“5、4、3、2、1——點火!”隨著指令下達,橘紅色烈焰從火箭底部噴涌而出,飛船如利劍般刺破蒼穹。少先隊員們攥緊拳頭、屏住呼吸,當火箭沖破云層時,現場少先隊員們齊聲發出“向航天員學習、向航天員致敬”的吶喊,嘹亮的聲音在發射場回蕩,與火箭升空的轟鳴共同譜寫著“少年強則國強”的時代樂章。
東風航天城的烈焰照亮戈壁,額濟納旗的星辰見證初心。近年來,自治區少工委持續深化“紅領巾愛國防”“小石榴籽走邊關”“觀禮神舟發射”品牌活動,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少先隊員在大漠深處與航天夢想近距離對話,在心中播撒“科技報國”的種子。

活動第一天,少先隊員們就來到中蒙邊境策克口岸,開展“紅領巾愛國防 向國門敬禮”實踐教育活動。在移民管理警察的引領下,大家首先來到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了解策克口岸的發展歷史和在中蒙邊境貿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隨后,少先隊員們又來到國門、界碑和策克口岸紀念碑前。了解策克口岸建設中,各族人民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同時感受到了衛國戍邊的重要意義。

10月29日,少先隊員們走進黑水城遺址,開展“紅領巾愛藝術”“品讀居延歷史 傳承北疆文化”系列實踐活動,參觀黑水城遺址,觀賞居延歷史文化數字沉浸大展,探尋額濟納深厚的歷史底蘊,領會居延漢簡作為中國“四大漢簡”之一的文化價值,直觀地感受到古遺址的昔日風貌和胡楊堅韌不拔的精神。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隊員們學習土爾扈特氈繡技藝,親手制作作品,將創意融入傳統工藝,在穿針引線間感受非遺魅力,傳承文化根脈。

10月30日,少先隊員們來到東風革命烈士陵園敬獻鮮花,聆聽航天英烈“犧牲在戈壁,埋在青山頭”的感人故事;在東風航天科普課堂,少先隊員們參觀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場、東風航天城歷史博物館、東風禮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博物館。一位深耕火箭研發數十年的科研工作者,用生動的講述,為大家揭開航天事業的兩大“密碼”— 火箭推進原理與中國航天發展歷程,讓硬核科技變得可感可知,讓少先隊員們更加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光輝歷史,切身感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讓課本上的“星辰大海”變得觸手可及。


10月31日上午,少先隊員們來到東風學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與東風學校的少先隊員們共同開展“紅領巾手拉手”聯誼活動。沒有陌生的隔閡,只有初見的驚喜。他們圍坐在一起,分享家鄉的故事,抒發對航天夢的憧憬,盡情展示著來自不同地域的民族特色,一同聆聽航天英雄事跡,在“太空課堂”里探索宇宙奧秘;少先隊員們在歡笑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不僅讓隊員們感受了航天精神的力量,更在心中播下了民族團結的種子。未來,他們將以紅領巾的名義,共赴星辰大海,共護民族團結!

本次活動不僅是觀禮發射活動,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把愛國主義的種子深深扎根在青少年心中。當火箭轟鳴著刺破蒼穹,蒙、桂兩地少先隊員親眼見證中國航天技術的硬核實力,直觀感受國家國防科技的強大,同時讓兩地少年如“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讓他們真切體會到“各民族不分你我、同心同向”,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成長的土壤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青春活力。
《中國少年報》通訊員 張明麗 提供線索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