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報”微信公眾號
八月的長春,晨光熹微。2025年“奔跑吧·少年”全國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的參賽小選手們,排著整齊的隊伍,緊跟在武大靖、周洋、李堅柔、王皓等奧運冠軍身后,走進了莊嚴肅穆的長春烈士陵園。陽光灑在孩子們胸前的紅領巾上,格外鮮艷。這不是普通的參觀,而是一堂由體育偶像領銜的、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思政課。在這里,歷史的厚重與冠軍的奮斗精神交織,共同為少年們點亮心燈。
武大靖:我們要銘記歷史,永遠不忘來時路!
站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思緒回到戰火年代。速滑奧運冠軍武大靖聲音低沉而有力,“英雄們用熱血與生命鑄就了今天的和平繁榮。我們要銘記歷史,繼承遺志,永遠不忘來時路!”他話鋒一轉,目光炯炯地看向身邊的孩子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更要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主義情感,緊跟時代步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孩子們仰望著這位冰場上的“飛人”,胸中涌動著澎湃的家國情懷。
王皓:我的膝蓋疼算什么?
想想長津湖的“冰雕連”!
在長津湖冰雕連的復原場景前,乒乓球奧運冠軍王皓的講述讓空氣仿佛凝固。“零下40℃,戰士們保持著沖鋒姿勢,生命定格在戰斗瞬間。”他動情地說,隨后分享了自身經歷:“倫敦奧運前,我膝傷嚴重,每夜冰敷止痛。但比起長津湖戰士睫毛結冰仍緊盯敵陣的堅守,我的痛苦何其渺小!他們凍僵的手指再無法扣動扳機,卻為后代守住了國門的安全。同學們,我們在空調房里訓練,這背后是多少先烈的犧牲!”這番直白的對比,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幸福來之不易,堅韌彌足珍貴。
李堅柔:沒有“幸運”冠軍,
只有永不放棄的“松骨峰”精神
冬奧冠軍李堅柔在一幅松骨峰戰役的圖片前駐足。“看,志愿軍戰士趴在雪地里,睫毛結冰也一動不動。”她指著圖片,“他們不是不怕,是心里裝著‘家國’!”她結合自己坎坷的奪冠路說:“有人說我索契奪冠是‘幸運’,但只有我知道,是十年冰刀劃破的凌晨、無數次跌倒再爬起!松骨峰的戰士在烈火中沖鋒,帶著滿身火焰撲向敵人。沒有這份‘把敵人燒死在陣地上’的決絕和永不放棄,就沒有任何‘幸運’可言!” 她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成功背后是汗水和鋼鐵般的意志。
榮寧寧:讓國旗升起來,讓國歌響起來
面對《中國少年報》小記者的鏡頭,摔跤世界冠軍榮寧寧語氣堅定如鐵:“運動員的賽場在體育館,先烈們的戰場在保家衛國的前線,我們都在為祖國‘戰斗’!” 她親切地鼓勵孩子們提高自信心:“通過體育運動增加自信,未來不管是在學業上,還是運動成績上都會不斷的提高。”小記者楊躍琳用力點頭,筆記本上“為國爭光”“增加自信”八個字寫得格外工整。
王懿律:贏,是為了不負期待
羽毛球奧運冠軍王懿律談起奪冠瞬間,眼中依然閃著光:“奪冠那一刻眼淚涌出來,不是因為贏了多開心,是覺得沒辜負國家的培養,沒辜負那些熬夜看我比賽的人!” 他把這信念與先烈精神相連:“革命先輩突破封鎖線靠頑強信念,我們突破身體極限靠的也是這股勁兒。希望小朋友們也能把這種‘咬牙堅持’的精神,用在學習成長上!”
孩子們的“雙重收獲”:紅領巾系得更緊了
這堂特殊的思政課,在少年們心中激起了強烈回響:
長春少先隊員孫藝宸:?“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珍惜時光、好好學習,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精神火炬。”
少先隊員楊笑衠:?“以前覺得學習是為了考高分,現在明白,是為了讓先烈們的犧牲有意義!我的新目標:考上好大學,學真本事,建設祖國!”
澳門小選手們:“第一次來長春,沒想到這里有這么多英雄故事。回去要講給爸爸媽媽聽!”
《中國少年報》小記者楊躍琳:?“冠軍哥哥姐姐用拼搏傳承先烈精神,我也要把這份堅韌放進學習里!”
《中國少年報》小記者劉梓墨:?“以前覺得‘愛國’很遠,現在明白,認真讀書、強健體魄,將來建設祖國,就是對先烈最好的回答!”
走出烈士陵園,陽光灑滿大地。孩子們的腳步比來時更顯沉穩,有人悄悄把胸前的紅領巾系得更緊,有人仍在低聲討論著震撼心靈的英雄故事和冠軍感悟。奧運冠軍們看著這群朝氣蓬勃的少年,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模樣。
接下來,他們將在“奔跑吧·少年”的賽場上揮灑汗水。但此刻,一顆顆年輕的心靈已經種下更深的領悟:真正的“賽場”不止在運動場上,更在每個人的心間;真正的“冠軍”,是能把先烈的精神裝進心里,用每一天的奮斗,書寫無愧于新時代的青春答案。
本報記者:魏金宇 魏博閱
攝像記者:徐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