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學生》2025-10-20
從幼兒園排排坐到中學時結伴出行,
我們似乎總被提醒:
不合群仿佛就是“異類”。
可偏偏有人獨來獨往,
卻照樣長成參天大樹。
合群,究竟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還是抹殺個性的牢籠?
本期“思辨場”欄目
給我們帶來了令人深思的答案……
拆題解構,正反開杠
北京中學
一分校
VS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朝陽學校
正方:北京中學一分校辯論隊
觀點:合群是成長的必修課。
金句:脫離群體就意味著失去了重要的學習支撐。

我方認為,合群是成長的必修課。狼孩的案例證明了脫離人類群體,一個人連行走、語言等基本能力都無法獲得,這說明人的核心能力必須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指出,個體認知發展依賴于“更有能力的他人”的指導,脫離群體就意味著失去了重要的學習支撐。
反方: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辯論隊
觀點:合群不是成長的必修課。
金句:合群不是成長的唯一路徑。

我方堅定地認為,合群并非成長的必修課。在群體之中,人們常常為了迎合他人融入集體,而放棄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愛好。長此以往,內心的真實需求被忽視,不良情緒便會悄然滋生。
另外,不合群絕非失敗,許多人在獨處中實現了自我成長。合群從來不是成長的唯一路徑,唯有找到自身真正的需求,充分發揮自身能力,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綻放光芒。
“抬杠”時間,高能來襲

我們班里有一名同學平時不愛說話,只熱衷于研究辯論。他沒有融入學校這個大群體,而是依據興趣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反而更加快樂。這就說明不合群也可以綻放光彩。
劉易青(反方)
他沒有融入學校這個大群體,而是選擇融入辯論的小群體,這其實是合群的表現。

冷天晴(正方)

他連班級這個主要群體都無法融入,怎么能說他掌握了合群的技能呢?這分明就是不合群的體現。
劉易青(反方)
合群本來就不是要迎合所有群體,能夠找準適合自己的群體并融入其中,這同樣是合群的體現。

徐梓菡(正方)

這要看他的目的。如果他是為了堅持自我而特意去尋找一個與周圍人不同的群體,也就是為了不融入當前群體而選擇進入另一個群體,這也應該算作不合群。
李婉寧(反方)
教練茶話會
黃敏(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

當合群變成道德綁架的工具,我們更需要像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倡導的那樣:“個人的精神要獨立于物質世界,追求一種在自然中尋求真理和幸福的生活方式?!?/span>
魏鵬飛(北京中學一分校)
合群是一種高級的生存策略。在知識爆炸的當下,任何領域的突破都依賴團隊協作。就像我們打辯論賽,各個辯手相互支持、共同協作,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中學生》(青春校園)
2025年第10期“思辨場”欄目!
親愛的同學們,
對于這個辯題,
你更贊成哪一方的觀點?
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初審:王慧娟
復審:劉 ? 祎
終審:恩 ? 明
排版:段恒敏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