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兒童文學2025-08-16
年輕人用腳尖踢了它一下,
藤椅退后一步,
看起來完全變了一個樣。
“蠢椅子,”年輕人叫道,
“全身上下都歪歪斜斜的。”
藤椅笑了笑,溫和地說:
“這叫透視,小主人。”
藤椅的童話
[德]赫爾曼·黑塞 ?黃霄翎 譯
? ? ?
有個年輕人獨自坐在閣樓里。他想當畫家,但是還有些困難需要克服。他習慣了在一面小鏡子前坐上幾個鐘頭,試著給自己畫肖像。他已經畫滿了一整本的自畫像,其中有幾幅他很滿意。
“考慮到我還沒受過任何培訓,”他自言自語,“這幅畫已經很不錯了。
鼻子旁邊那條皺紋多有意思!看得出來我有點兒思想家派頭或者類似的氣質。我只需把嘴角稍微向下一彎,表情就非常有個性,憂郁十足。”
只是當他隔了一段時間以后再看這些畫時,大多數他都很不滿意,這點令人懊喪。不過他得出的結論是,這說明自己在不斷進步,他對自身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年輕人同自己住的閣樓以及里面擺放的物件的關系不太理想,算不上親密,不過也談不上惡劣。他對它們的虧待和大多數人相比不多也不少:他很少注意到它們,也和它們不熟。
當他又畫壞一幅自畫像時,他就閱讀他人的傳記,這些人年輕時同他一樣困頓、默默無聞,后來才成了大名人。他愛讀這種書,好像在書里讀到的是自己的未來。
就這樣,有一天他待在家里,又有點兒郁悶。他正在讀一位荷蘭名畫家的傳記。他讀到:此人心中充滿一定要成為大畫家的激情,簡直是走火入魔。年輕人覺得自己和這個人有點兒像,但是再往下讀,又有些地方不太一樣。比如這個人每逢天氣不好無法出門寫生時,就堅持不懈、激情滿滿地畫下所有眼前看到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東西,有一回畫了一雙舊木鞋,另一回畫了一把歪歪扭扭的舊椅子——那是一把用尋常木材制成的、粗糙劣質的廚房農家椅,草編的椅面破爛不堪。這把通常沒人會賞臉看一眼的椅子,畫家卻用了滿腔愛意、誠心、激情和熱忱去描繪,結果此畫成了他最經典的作品。作家用了大量美好而感人的話語來描述這把舊椅子。
年輕人停下來思考:這是個新招兒,他得試試。他決定立即(他可是個異常果斷的年輕人)模仿大師的范例,嘗試一下這條通往偉大的路。
他在閣樓里四顧了一番,發現自己對身邊物件其實關注甚少。草編坐墊的歪椅子沒找到,木鞋也沒有。他一時有點兒沮喪郁悶,幾乎又像讀大人物傳記時常常喪失信心那樣:在那些人的生活中舉足輕重的所有細節、暗示和奇緣,他發現自己就是缺乏,怎么也等不來。但是他很快振作起來,認定自己現在應該不屈不撓地繼續走通往成功的艱難道路。
他細細打量著小屋里的所有物件,找到了一把應該可以當道具用的藤椅。
他伸腳把藤椅拖過來一點兒,削尖畫圖鉛筆,把素描簿放在膝蓋上,開始作畫。他先輕描幾筆,勾勒出大致形狀,然后他唰唰幾筆用粗線條畫出輪廓。角落里一塊三角形的暗影吸引了他,他用粗筆描繪,然后他接著畫下去,直到開始覺得有些不妥。
他又畫了一會兒,然后把本子放到遠處細看。這時他發現藤椅被他徹底畫壞了。
他惱怒地補了一條線,盯住藤椅怏怏不樂。不對,他生氣了。
“藤椅魔鬼,”他大聲喊道,“從沒見過你這么個討厭的東西!”
藤椅嘎吱響了幾聲,鎮定地說:“好好看看我吧!我就是我,不會變樣了。”
年輕人用腳尖踢了它一下,藤椅退后一步,看起來完全變了一個樣。
“蠢椅子,”年輕人叫道,“全身上下都歪歪斜斜的。”
藤椅笑了笑,溫和地說:
“這叫透視,小主人。”
年輕人跳了起來。“透視!”他怒吼道,“搗蛋鬼椅子現在要來教訓我了!透視是我的事,跟你無關,你給我記住!”
藤椅住了嘴。年輕人在屋子里走來走去,直到樓下的人憤怒地用棍子戳了戳天花板,那兒住著一個受不了噪聲的年邁學者。
年輕人坐下來,重新拿出最新的一幅自畫像。但是他不喜歡。他覺得真人更加帥氣活潑。的確如此。
現在他想繼續讀書,但是書里還有很多關于那把荷蘭舊椅子的描寫,這讓他生氣。他覺得作家對那把椅子實在是小題大做了,其實整本書都是……
年輕人找來他的藝術家帽子,決定出去走走。他記得自己早就注意到繪畫的毛病——辛辛苦苦,最終免不了失望,畢竟世上再好的畫家也只能畫出事物表象,一個追求深度的人終究不適合做專業畫家。就像常見的那樣,他再次想到,還是應當認真考慮一下,是否按照幼時的興趣當個作家。藤椅孤零零地留在閣樓里,看到小主人走了,它很難過。
它原本希望這回主人和自己能夠建立一段友好關系。它原本很樂意偶爾說上一兩句話的,而且它知道自己可以教小主人一些寶貴的東西,可惜沒有成功。
圖:曉劼
選自《黑塞童話集》
《兒童文學》選萃版2025年8期選摘
互動問題
1.文中年輕畫家在作畫過程中多次情緒波動(如憤怒、沮喪、自我懷疑),這些心理變化反映了他對藝術創作怎樣的認知局限?
2.年輕人認為“世上再好的畫家也只能畫出事物表象”,而藤椅指出“這叫透視”。這兩種觀點分別代表怎樣的藝術理念?
被選為參考答案的童萌,編輯部會給大家發放小禮品哈!多次入選的童萌年底會統計次數統一發放禮品!
編輯:高富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