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來網2025-11-07
“老師,我的餐盤干干凈凈,都是廚余垃圾!”“我餐后用過的衛生紙要放到不可回收垃圾桶!”……11月5日,湖北省竹山縣寶豐鎮雙豐小學的餐廳里人聲鼎沸,一場以“生活垃圾分類,你我共同參與”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正火熱開展。昔日午餐后略顯嘈雜的餐廳,此刻化身為一處生動的環保實踐課堂,同學們熱情高漲,在親身參與中學習垃圾分類,踐行綠色理念。

為使環保意識深植童心,活動前期,學校做足了準備功夫。老師們利用《生活垃圾分類》讀本,為學生們系統講解了垃圾分類對于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并重點結合校園生活場景,細致剖析了午餐后常見垃圾的具體分類方法。同學們了解到,午餐后產生的垃圾主要涵蓋三類:廚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吃剩的飯菜、果皮等屬于廚余垃圾,而用過的餐巾紙則因其污染性歸屬不可回收的干垃圾范疇。

知識的學習最終是為了指導行動。為了將垃圾分類知識從書本引向現實,老師們不僅進行了理論灌輸,更注重行為引導。他們通過現場演示,向學生展示如何有序放置使用過的餐具、如何高效利用餐后紙巾擦拭餐桌,并將餐廚垃圾準確投入指定的回收盤內。午餐時間成為檢驗學習成果的最佳時機,值日教師與經過培訓的“環保小衛士”們提前就位,在各點位耐心巡視、細致指導,及時糾正同學們在投放垃圾時出現的偏差,確保每一片垃圾都能去往正確的“歸宿”。

這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活動,超越了單純的知識傳授,成功地將餐廳轉變為習慣養成的演練場。它不僅僅是一次環保實踐,更是一堂融知識性、趣味性與教育性于一體的綜合課程。通過學習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垃圾分類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們每日觸手可及的具體行動。美好生活需要共同締造的理念,正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方式,悄然深植于每個孩子的心中,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的新一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少年報》通訊員 朱本雙 供稿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