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領巾集結號2025-04-21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發展迅速,在航空航天、AI科技、能源技術等眾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一代代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敢于創新、開拓進取,用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勇攀科學高峰。為了讓廣大少年兒童了解祖國科技發展,未來網策劃推出【科技創新 強國有我】“給孩子們講講科技新聞故事”系列手繪海報,以繪畫+文字的方式,為廣大少年兒童講述祖國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新聞故事,展現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偉大成就。今年全國兩會上,“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的強音首次響起,這一重要決策為風電產業發展錨定了新坐標。今天就一起講講海上“大風車”如何將碧海銀波化作澎湃綠電,點亮萬家燈火的科技故事。
小伙伴們,你們知道嗎?在遼闊的大海上,?一排排"大風車"迎風佇立,它們呼啦啦轉著圈兒,將萬頃海風化作澎湃綠電——這正是中國向海追風、逐夢深藍的壯美圖景!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猜猜看,為什么要讓大風車到海里工作?因為大海就像永不疲倦的風口袋,能讓我們獲得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這條政策的提出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勾勒出 "西北建基地、東南拓藍海" 的奮斗方向。
今年1月,自然資源部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海上風電項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從強化規劃管控、厲行節約集約、優化用海審批、堅持生態用海四方面構建起 12 項創新機制,助力風電產業駛向“新藍海”。
隨著“雙碳”戰略持續推進,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實踐捷報頻傳。看!隨著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A場址工程正式全容量并網發電,成為了廣西創下五個 "第一" 的海上風電項目,綠色電能通過風機葉片緩緩輸送至千家萬戶,點亮萬家燈火。
在更遠的深海,技術創新正突破 "卡脖子" 難題。全球首臺2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下線,相當于能同時點亮26萬個教室的日光燈;全球單體容量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 漂浮式平臺搭載16.6兆瓦機組在廣東陽江投運,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開發能力躋身國際前列......海上風電不僅是新型能源體系的支柱,更是科技與生態共生的典范。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從潮間帶到深遠海,從單機示范到集群開發......站在 "雙碳"目標與海洋強國戰略的交匯點,中國海上風電正以年均千萬千瓦的增速,在深藍畫布上構建起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這架 "迎風向海的大風車",不僅轉動著綠色發展的新動能,更描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彩畫卷。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