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來網2025-10-27
??? 最近,爸爸帶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故事新編》,這本書是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創作的短篇歷史小說集,故事雖然講的是“古人”“故事”,卻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反映了不少當時社會的現實情況。
??? 魯迅先生對中國神話歷史中的偉大人物有著高度地認同和贊美!我在《補天》中看到,造人的女媧是民族的始祖,更是生命力的象征;讀到《鑄劍》中黑色人“予及汝偕亡”,爸爸說,這是復仇意志,是中華民族反抗一切外來壓迫精神的體現;《非攻》和《理水》中的墨子、大禹,是求真務實的勞動者的代表,心系百姓、民族和國家,即使面對不公,也沉著大度,從容不迫,這些都是我們當代少年人應當學習的。
??? 魯迅先生的妙筆,暗藏幽默的還原了“人”的形象:讀到《出關》中的老子,我看到他會經常“毫無動靜的坐著,好像一段呆木頭”,《非攻》中的墨子在阻止了一場戰爭后,“遭著大雨”,“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像是得了重感冒,《奔月》中的后羿和嫦娥“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的炸醬面”,讓我不禁去想,面到底是什么味道。
爸爸問我:“你知道魯迅先生為何有這么多奇思妙想嗎?”我搖搖頭,爸爸說,這應該是來自于他對生活認真地觀察和思考,我恍然大悟,想到書中的幾段話:“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這些文字呈現出的畫面實在是太有趣了,讓我不禁讀了又讀。
當我跟著爸爸一起淺淺的讀完整本書,魯迅先生那鮮活的文字,不斷在我腦海中跳躍出一副副畫面,他借助古代人寫出了現代人的模樣,用他的真誠與炙熱,為后來者樹立起了中國的脊梁。我將再讀一次《故事新編》,去再一次感受一代文學巨匠的幽默與巧思,去再一次走進魯迅先生筆下瑰麗神秘的《故事新編》世界!
作者: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一曼校部)四年八班 鞠芃安???
指導教師:平天舒
編輯:高富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