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報2025-10-29
在百年車站乘上時光列車,小記者出發了!
如果讓你暢想二十年后的鐵路風景,你會想到什么?透明的全景車廂?人工智能操作室?還是沿途充滿科技感的未來街景?
10月26日,10名中國少年報小記者走進百年車站——北京站,進行采訪并參與中少研學活動。在這里,他們了解北京站歷史沿革與中國鐵路發展歷程,采訪北京站工作人員,手繪《二十年后的鐵路風景》……
接下來,讓我們和小記者一起坐上時光的列車,開啟一場穿越過去與未來的鐵路之旅!
“中華第一站”故事多
下午兩點整,伴隨著《東方紅》鐘聲,身著紅色馬甲的中國少年報小記者,穿過熙熙攘攘的人潮,走進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中華第一站”。

“1959年新中國迎來十周年慶典之際,北京站新車站作為‘獻禮工程’開始建設。”北京站的講解員王靖喆姐姐正為小記者仔細講解北京站的發展歷程,“大家抬頭看,‘北京站’站名是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再看東西兩座塔鐘,從1959年到今天,它們每到整點,都會奏響《東方紅》報時。”

在靖喆姐姐的引導下,小記者們一路看一路學,仿佛坐上了一列“時光列車”。從站史館里的舊車票、老照片,到中央大廳35米跨度的“雙曲扁殼”穹頂;從自助取票廳里的自助化設備,到候車室的智能充電座椅;從為旅客提供暖心服務的“京鐵愛心”服務組,到站內充滿人文關懷的“乘務員之家”“保潔員之家”……小記者們不僅看到了北京站的厚重歷史,更感受到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


“京鐵愛心”代代傳
在進站大廳里,小記者們探訪了一間特殊的房間——“京鐵愛心”服務室,這里是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旅客群體提供專業服務的地方。在這個溫馨的房間里,小記者們見到了北京站京鐵愛心服務組第三任班組長杜京林阿姨。杜阿姨給大家介紹了“京鐵愛心”服務組(素萍服務組)秉承“待旅客如親人”的理念,代代傳承的故事。“從創始人李素萍奶奶,到第二代傳人曹燕阿姨,再到現在的第三代傳人杜京林阿姨,一代代鐵路人一直在捧著真心做事,太令人感動了。”小記者段柯辛忍不住感嘆。

“現在坐火車能刷臉進站、列車和車站也越來越智能了,北京站還有哪些隱藏的科技,保障和提高每天這么多旅客的安全、秩序和效率呢?”小記者錢維世向杜阿姨提問道。杜阿姨耐心地解答道:“其實,北京站有好多的隱藏科技呢!比如,火車上有全智能的攝像頭,幫助警察更好守護旅客安全;在候車樓出入口的智能閘機,既可以提高效率,也能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站內設有智能翻譯機,可以翻譯35種語言,服務全世界的游客;車站還將推出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用AI技術幫旅客答疑解惑。”
未來鐵路我來畫
“大家來猜猜看,這幅畫運用了什么樣的構圖方法呢?”在第八候車室文化驛站的“我的鐵路風景”少年兒童文化作品展,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美術編輯滕亞運老師,正在帶小記者分析著一幅幅好看的繪畫作品。
據悉,在國鐵集團黨組宣傳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的指導下,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聯合北京局、西安局、上海局、廣州局、成都局等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開展了少年兒童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動,并評選出了一批優秀作品在此展示。在滕老師的指引下,小記者看到了小伙伴們兼具美感與設計的繪畫作品,還學到了不少有關構圖、色彩、顏料使用的繪畫小知識。

終于到了動手繪畫的環節!參觀了一下午的車站,小記者對于未來的鐵路和沿途風景早已滿是憧憬,迫不及待想要把這些靈感畫下來。面對著窗外的鐵路,小記者們在滕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創作。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作品吧!








小記者有話說
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第二小學 李金陽
“北京站是會講故事的房子。”活動后,我在車站廣場上再次回望鐘塔,耳邊回響起老師的話。是啊,北京站的故事還將繼續,天際似乎真的駛來了我們畫的未來列車呢!
北京市少年宮 段柯辛
北京站不僅是見證歷史的建筑,更是傳遞愛心與責任的窗口。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讓旅途更溫暖。這次活動讓我對“愛心鐵路”有了深刻理解。未來,我也希望能像這些鐵路人一樣,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為世界增添溫暖。
北京市朝陽區人朝分東壩學校 李雨桐
這次探訪,我不僅“觸摸”到了北京站的歷史脈搏,欣賞了獨特的建筑之美,更感受到了鐵路的人文關懷,對北京站的過去、現在,以及中國鐵路的未來有了全新的認識,這趟“北京站鐵路文化之旅”,收獲滿滿!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