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領巾集結號2025-09-23

國旗下講話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隊員們:
大家好!我是張家口市橋西區蒙古營小學的王琪萱。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與秋天有關、與豐收有關的特別日子——中國農民豐收節。
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從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歷秋分這一天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而秋分,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它就像大自然的鬧鐘,提醒著我們秋天已經過半,田野里的莊稼都已成熟,到了收獲的時節。
說到秋分,大家腦海里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呢?是田埂上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晃,還是果園里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在這個節氣里,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就像大自然在悄悄告訴我們,耕耘與收獲從來都是對等的。老輩人常說“秋分收稻子,霜降摘柿子”,這些代代相傳的農諺,藏著古人對節氣的觀察,也藏著農耕文明的智慧。每到秋分,農民伯伯們就會扛起鐮刀、開動收割機,在田地里忙碌起來,汗水滴在泥土里,換來的是一倉倉飽滿的糧食,這便是秋分最動人的風景。
而把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意義可不止是慶祝豐收這么簡單。我們每天吃的瓜果蔬菜,都是農民伯伯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這個節日,是對農民伯伯辛勤付出的致敬,讓我們記住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這個節日,也是對農耕文化的傳承,讓我們了解祖輩們“春種秋收”的生活智慧,知道我們的根在土地里,在勞動里;這個節日,更是一場全民的狂歡,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方式慶祝。
看著田野里沉甸甸的果實,聽著豐收節里歡快的笑聲,我們的成長,不也像一場“豐收”嗎?農民伯伯春天播種、夏天澆灌,才能在秋天收獲;我們現在每天背著書包上學,認真聽每一堂課,完成每一次作業,鍛煉身體,培養好習慣,這些都是在為自己的“人生豐收”播下種子。
課堂上,當我們認真聽老師講解知識,積極回答問題,就是在給“知識的種子”澆水;課后,當我們主動閱讀課外書,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就是在給“好奇的種子”施肥;操場上,當我們奔跑跳躍,堅持鍛煉,就是在讓“健康的種子”茁壯成長。就像農民伯伯不會因為天氣不好就放棄耕耘,我們也不能因為遇到難題就退縮。也許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數學題很難,覺得背課文很枯燥,但就像稻子要經歷風雨才能成熟,我們也要克服困難,才能收獲知識,收獲成長。
隊員們,豐收從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糧食滿倉,我們要用努力換來自己的“人生碩果”。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做一個懂得珍惜的人,珍惜每一粒糧食,不浪費飯菜,因為那是農民伯伯的心血;讓我們做一個勤奮學習的人,上課認真聽講,課后主動思考,把知識學扎實,就像農民伯伯把土地耕平整;讓我們做一個熱愛運動的人,堅持鍛煉,強健體魄,就像莊稼在陽光下努力生長。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新的開始。愿我們都能像秋分時節的莊稼一樣,在成長的田野里努力扎根,認真耕耘,等到將來,收獲屬于自己的“人生豐收節”!
謝謝大家!
輔導員引導語
站在秋分時節的金色田野旁,稻穗的飽滿沉墜、瓜果的香甜芬芳,都在訴說著節氣與豐收的深厚聯結。今日的國旗下,我們將重溫“秋分收稻子”的農諺智慧,回味勞動實踐中耕耘的汗水與收獲的喜悅。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思考走進分享:從讀懂豐收的來之不易到踐行勤儉的成長擔當,新時代少先隊員該如何把勞動精神融入日常?請共同聆聽這場關于“紅領巾知節氣、贊豐收”的青春心聲!
少先隊員心得1
“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農民辛勤付出的最高禮贊,更是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弘揚勞動精神的重要舉措,為我們新時代少先隊員樹立了鮮明的價值導向。
珍惜糧食不僅是節約習慣的養成,更是對勞動者的尊重、對國家糧食安全的守護;勤奮學習不僅是個人成長的需求,更是接過先輩“耕讀傳家”的接力棒,為未來建設祖國積蓄力量。作為新時代少年兒童,我們要以豐收節為契機,傳承農耕文化中的奮斗基因,在學習中錘煉本領,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少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少先隊員心得2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是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視,是對農民群體的關懷,更是對勞動精神、農耕文化的弘揚。每到秋分,田野里金黃的稻穗、飽滿的果實,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書寫的“豐收答卷”。這讓我想到,我們的成長也如一場“豐收”,需要像農民伯伯那樣,在學習的“田野”里默默耕耘。
日常學習中,我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是為“知識種子”澆水;課后閱讀、探索新知,是為成長“施肥”;堅持鍛煉、參與勞動,是讓“健康之苗”茁壯成長。作為新時代少年兒童,我們要以豐收節為契機,牢記“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踐行節約理念;以農民伯伯的奮斗精神為榜樣,在學習與實踐中錘煉品格、增長本領,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錄音:王琪萱、呂晨睿、劉雨橙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蒙古營小學少先隊員)
?????王世晶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蒙古營小學輔導員)
編輯:少先隊陳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