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領巾集結號2025-09-17
少年兒童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未來生力軍,少先隊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大學校。近日,各地各級少先隊組織紛紛開展主題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少先隊員傳承紅色基因、傳承中華文脈、傳承奮斗精神,爭當愛黨愛國、勤奮好學、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時刻準備著。
探秘光伏科技 致敬勞動榜樣
近日,江蘇省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開展“紅領巾尋訪中國式現代化的足跡”主題實踐活動,讓隊員們在“行走的思政課” 中播撒科技種子、厚植勞動情懷。
參觀廠房 見證智能制造
隊員們沿著安全通道有序進入光伏組件生產車間,走進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機械臂精準完成組件組裝。隊員們一邊認真觀察每一道生產工序,一邊小聲交流自己的發現:“科技讓生產變得好高效啊!”“里面都是機器人在操作啊!” 大家真切感受到現代化工廠的智能生產場景,對 “科技提升生產效率” 有了最直觀的認知。

趣味講解 解鎖光伏奧秘
隊員們來到會議室,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鹽城天合國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李根為隊員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光伏知識小課堂”。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層層解析,原本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易懂有趣;通過光伏組件實物模型,讓隊員們直觀觸摸科技產品。從“陽光如何轉化為電能” 到 “光伏技術對綠色環保的重要意義”,隊員們專注傾聽,在互動中深入了解光伏科技的奧秘。

聆聽故事 汲取奮斗力量
最讓隊員們期待的莫過于與勞模李根的面對面交流。隊員們提前準備好問題,隊員們依次提問:“李叔叔,您在工作中遇到過最難的問題是什么?”“是什么支撐您一直堅持創新呢?” 面對稚嫩又真誠的提問,李根用樸實的語言分享自己的奮斗經歷 —— 從剛入職時對技術的陌生,到反復鉆研攻克生產難題;從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到用創新思維優化生產流程。他的故事沒有華麗辭藻,卻充滿正能量,讓隊員們明白 “勞模” 的稱號源于日復一日的堅持與精益求精的追求。
這次尋訪活動既是一次科技探秘,更是一次精神洗禮。它讓隊員們明白,中國式現代化靠億萬人民不斷努力拼搏出來的。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堅定“四個自信”,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尋訪抗戰印記 珍愛美好生活
以少年之名,承先輩之志,近日,山東省濟南市濟南泉景中學小學隊員們一起踏上了一場意義深遠的紅色實踐之旅。本次活動以“尋訪抗戰印記,珍愛美好生活”為主題,旨在通過沉浸式學習,讓隊員們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
走進大峰山 觸摸歷史的脈絡

秋陽燦燦,紅旗獵獵。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抵達風景秀麗卻蘊藏著錚錚鐵骨的長清大峰山抗日根據地。這里不僅是革命老區,更是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式上戰旗方隊中“老虎營”的根據地。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紀念館、革命舊址。

展館中,惟妙惟肖的雕塑、先進的數字技術還原了當年戰火紛飛的場景:硝煙彌漫、沖鋒號角、英雄吶喊……一幕幕震撼的畫面讓歷史變得可感可觸,仿佛穿越了時空,親身感受到那個年代的艱苦與壯烈。
隊員們認識了武中奇、武天驥、武思平三兄弟為代表的革命志士,聆聽了“紅嫂”邵孫氏救治傷員的感人故事,感受到了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堅定信念。

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訴說著歷史的沉重與光輝。隊員們輕聲說道:“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句話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革命精神在這一刻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真切的情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隊員的心中。

孝堂山感悟傳統 文化與革命交融?

午后,隊員們轉赴長清孝堂山,這里不僅以“孝文化”聞名,更是一處革命足跡重疊的地方。
紀念館利用數字技術讓靜態的漢畫“動”了起來:古代車馬行進、宴樂場面展開、孝子故事重現……隊員們驚嘆不已,表示“仿佛在觀看一場穿越千年的動畫電影”。這種創新展示方式激發了隊員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更讓他們直觀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活動中,講解員還為大家講述了革命先輩在孝堂山一帶堅持斗爭的事跡,讓隊員們明白:這里不僅是孝文化的搖籃,也是紅色基因浸潤的熱土。

隨后,隊員們體驗了拓印技藝。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認真鋪紙、蘸墨、按壓,完成屬于自己的拓印作品。盡管手法稚嫩,但每一筆都凝聚著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

尋訪抗戰印記,珍愛美好生活。這次活動不僅是一節行走的課堂,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隊員們通過觸摸歷史、聆聽故事、體驗傳統,深刻理解了革命精神的偉大與傳統文化深厚底蘊。
探秘理工紅色講習館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學正小學乘風破浪中隊的弄潮兒小隊和揚帆起航小隊的隊員們系著鮮艷的紅領巾走進了浙江理工大學的紅色講習館!這次,隊員們帶著一張特殊的“時光尋寶圖”,要去尋找那些照亮中國、照亮浙江、也照亮我們理工大學的“紅色寶藏”!
01?偉大歷程與真理之光——尋找“會發光的種子”

一進門,講解員老師就帶隊員們看了一本非常非常老的“大書”,老師說它叫《共產黨宣言》,它就像一顆“真理的種子”,很久以前被一些勇敢的叔叔阿姨帶到了中國,帶到了浙江。隊員們看到了一些老照片,照片里的叔叔阿姨們眼神亮亮的,他們在努力地學習、傳播這顆“種子”的光。

老師講了“紅船精神”——就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隊員們圍著小船模型,仿佛聽到了歷史的波濤聲,感受到了那份開天辟地的勇氣! 展館里還展示了浙江的革命故事,比如浙東、浙南的叔叔阿姨們在山林里堅持斗爭,非常艱苦,但他們信念堅定,不怕困難。這些故事讓我們明白,勝利的果實來之不易,是無數英雄先烈用鮮血和汗水澆灌的。隊員們暗暗下決心,要珍惜現在的好生活。

02?篳路藍縷與奠基立業——尋找“奮斗的腳印”

老師告訴隊員們,新中國成立后,就像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遇到了很多困難。照片里的人們干勁十足,努力建設自己的家園。隊員們看到了一些舊糧票、舊工具,想象著爺爺奶奶那一輩人白手起家、努力奮斗的情景。
老師用簡單的圖畫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化三改造”,就是把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工業國,把個體經濟、私營經濟變成社會主義經濟。浙江的工廠、農田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都在為建設新中國出力。

最讓隊員們“哇”出聲的是“兩彈一星”的模型和圖片!老師講了許多科學家爺爺的故事,他們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隱姓埋名,刻苦鉆研,終于造出了讓中國挺直腰桿的大國重器!浙江的科學家和工人們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隊員們覺得這些科學家太厲害了,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03?紅色基因 理工傳承——尋找“身邊的榜樣”

原來,浙江理工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在戰爭年代也是英雄!講解員老師給隊員們看了學校老照片,講述了不同時期(從蠶學館到現在的浙理工)的進步師生如何參加愛國運動、抗日救亡的故事。有的老師同學在流亡辦學的艱苦條件下堅持學習;有的勇敢地參加地下斗爭。他們的愛國精神讓隊員們深深感動,原來紅色基因一直流淌在我們的校園里!
新中國成立后,理工大學的老師們同學們用知識報效祖國!展柜里展示了他們在絲綢紡織、機械、材料等領域的重要發明創造,有的還為國家“兩彈一星”等重大項目做出了貢獻!隊員們看到那些老儀器、老圖紙、獲獎證書,感受到了一代代理工人的奮斗和智慧。

這次特別的尋訪,就像在隊員們心中點亮了一盞盞小燈。 那些泛黃的書頁、珍貴的照片、感人的故事、榜樣的力量,都讓隊員們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創造。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我們一定會牢記歷史,珍惜當下,努力學習,鍛煉本領,讓胸前的紅領巾更加鮮艷,準備著,為祖國的明天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編輯: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