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兒畫報2025-08-29
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上,無數家長懷揣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期望,全力以赴地 “拼” 著。拼時間,從孩子呱呱墜地起,便時刻陪伴左右,安排各類學習與活動;拼精力,不辭辛勞地研究各種育兒方法,送孩子奔赴一個個培訓班;拼財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最優質的教育資源。然而,家長們滿心以為的 “滿分付出”,在孩子的內心世界里,也許僅僅徘徊在及格線邊緣。這不禁讓我們深思,孩子真正渴望的 “滿分爸媽”,究竟是什么模樣?
自我感動的付出,為何換不來孩子的認可?
前些天,一位媽媽無奈地向我傾訴:“我每天工作家務連軸轉,所有時間都給了孩子,他卻說‘媽媽,你能不能別總管我’?”這樣的困惑并非個例。多少父母在“全身心付出”中燃盡自己,孩子感受到的卻不是愛,而是壓力與窒息。
有個七歲男孩曾委屈地對父親說:“為什么你能天天玩手機,我要天天寫作業?你們就知道自己快活,是要把我累死嗎?”這句話如一面鏡子,照出無數家庭的真實困境——父母只要求孩子,卻放縱自己。
教育最忌諱的,是父母的“雙標”。杭州有個11歲男孩被爸爸“氣”到離家出走,原因竟是“看不慣爸爸在家的樣子”——每天刷視頻、打游戲,什么家務都不干,卻要求孩子自覺學習。這種雙重標準,只會讓孩子心生反感,變得越來越叛逆。
教育的本質?不是奉獻而是影響
央視教育短片《聽,孩子們在說》中,孩子們說出了心聲:“你們讓我自覺學習,但是你們通常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另一個孩子更是一針見血:“我知道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但你們也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孩子不會長成我們期待的樣子,只會長成我們本身的樣子。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容器型父母”,指的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容器,做到三點:認可孩子的成就;在孩子遭遇挫敗時給予支持;讓孩子的情緒、活力和攻擊性得以流動。
教育的秘密,就是父母先把自己活好。
你過得精彩,孩子才會相信生活值得熱愛;你積極向上,孩子才會努力奮進。父母就像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燈,如果你的光很弱,孩子就很難看清遠方。
但這并不意味著你要做一個“完美”父母,而是要不斷成長,不斷給自己充電。讀書、運動、學習新技能、培養興趣……這些都能讓你的光更亮。事實上,不用刻意去教孩子,你的生活方式、待人態度、面對困難的姿態,早就無聲地刻進了孩子的性格里。
成為“滿分父母”的四把鑰匙?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
尊重,是親子關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重孩子的隱私,給他們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不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書包;尊重孩子的選擇,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讓他們對自己的事情擁有決定權,比如選擇興趣班、朋友等。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他們會覺得自己是獨立且有價值的個體,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就像奧運冠軍楊威尊重兒子楊陽洋的興趣選擇。盡管自己是體操名將,但他并未強迫子承父業。當楊陽洋展現出對高爾夫的熱愛時,楊威便全力支持他專業訓練,并經常陪伴比賽,讓他自由發展自己的體育道路。這種尊重讓孩子能夠自由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讓他與父母之間建立起了深厚而平等的情感紐帶。
善于傾聽孩子心聲的父母
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他們渴望有人能傾聽自己的喜怒哀樂。一個愿意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父母,在孩子心中是無比珍貴的。當孩子興高采烈地分享學校里的趣事時,父母停下手中的事情,專注地看著孩子,給予積極的回應,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當孩子遇到挫折,傷心難過時,父母不是急于給出建議或批評,而是靜靜地傾聽,給予安慰和擁抱,孩子會在這份理解中獲得力量。有位母親,她的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回家后委屈地向她哭訴。母親沒有立刻說 “你怎么這么沒用” 之類的話,而是緊緊抱住孩子,讓他盡情宣泄情緒,等孩子平靜下來后,才溫柔地詢問事情的經過,并和他一起探討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到了母親的關愛和支持,親子關系也更加親密。
以身作則的父母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的言行舉止。父母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對待生活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那些自律、積極向上、熱愛學習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往往也具備這些品質。比如,有的父母熱愛閱讀,家中充滿了書香氛圍,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也會對書籍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再如,父母在生活中誠實守信,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會做到,孩子也會在這種影響下,成為一個言出必行的人。像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她在科研工作中嚴謹認真、堅韌不拔,同時在生活中也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品德和興趣。她的女兒們在她的言傳身教下,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情緒穩定的父母
家庭氛圍就像孩子成長的土壤,而父母的情緒則是這片土壤的酸堿度。情緒穩定的父母,能夠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感的氛圍中茁壯成長。相反,父母的焦慮、暴躁、喜怒無常,會讓孩子時刻處于緊張和不安之中,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一個情緒穩定的父親,在孩子考試失利時,不會大發雷霆,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勵他下次努力;一個情緒穩定的母親,在面對生活中的瑣事煩惱時,不會將負面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而是以平和的心態應對。這樣的父母,能讓孩子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讓孩子借你的光?走自己的路
父母們,請記住:孩子心里的“滿分爸媽”,不是你拼盡全力燃燒自己,而是你先把自己照亮,讓孩子借著你的光,安心探索自己的方向。
而成長,從來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當我們期待孩子愛上閱讀、專注學習、不斷進步的同時,我們為什么不反思自己?真正的教育,是一場溫暖的共同成長——你捧起書本的樣子,就是孩子眼中知識最動人的模樣;你認真生活的姿態,早已無聲地成為他人生最初的教科書。
這世上最好的父母,永遠是:發自己的光,順便照亮孩子,成為他們心中當之無愧的 “滿分爸媽”。
在這個開學季,愿我們不僅為孩子準備新書包、新文具,也為自己留一份閱讀計劃,讓共同成長成為親子間最美的約定。用書香浸潤時光,以智慧陪伴前行,讓我們一起,成為照亮彼此的光。
編輯: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