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知心姐姐2025-09-22
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孩子的成長
知心姐姐65周年
作者簡介
徐惟誠?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

我也是“知心姐姐”
看了這個標題,有人或許會嘲笑我:想沾知心姐姐的光,也不能太離譜了。誰不知道知心姐姐是個梳著兩個小辮的大姑娘。你一個糟老頭兒,頂多冒叫一聲“爺爺”,想稱“姐姐”,可沒門!
在參加知心姐姐團隊舉辦的一些活動過程中,確有一些輔導員和孩子,稱我為“知心爺爺”。但是這并不能否定我曾經也是“知心姐姐”的事實。
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少年報》的肖承運同志找到我,要我為“知心姐姐”欄目的小讀者寫一些復信。我同意了,條件是報社定期為我提供一批讀者來信,我從中選擇一些作答并在報上發表。從此,我以“知心姐姐”的名義寫了一些回答讀者問題的信。也從此開始,我和知心姐姐團隊建立了長期的聯系。

徐惟誠爺爺的手寫信
這件事對我的幫助極大,使我感知了一批又一批當代中國孩子的歡樂、期望、困惑和苦惱,促使我下決心寫了一批少年兒童讀物,努力推動少年兒童讀物的出版,策劃一些成功的少年兒童教育活動。做這些事業都離不開知心姐姐團隊的合作,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為什么是這樣?這是因為當代中國孩子的成長太需要知心姐姐這樣的團隊了。當代的中國從積貧積弱的舊社會走來。無論科學技術、物質生產、社會生活、人際關系,都經歷著十分深刻、廣泛、迅速的變動。反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是一連串、數不盡的新問題。孩子們的心事包括愿望、苦惱需要傾訴,需要有人能夠傾聽,不是爺爺、奶奶,不是叔叔、阿姨,甚至也不是爸爸、媽媽,只能是姐姐,而且是能知道他們的心事的姐姐。
六十五年來,知心姐姐團隊完美地承擔起這樣的任務。他們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活動,傾聽孩子們的悄悄話。他們組織的活動受到孩子們廣泛的歡迎。他們自己也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享受著歡樂。

我同知心姐姐團隊合作得最多的就是“手拉手”活動。這個活動后來發展成為最受少年兒童歡迎的少先隊活動之一。

長期堅持推動這項活動的就是知心姐姐團隊。我們一起舉辦了城鄉兒童共同參加的手拉手夏令營,一直堅持了二十多年,進行了許多有益的試驗。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得到推廣。我也在這個過程中結交了許多可愛的小朋友,他們給了我許多有益的啟發。
現在知心姐姐已經六十五歲了。但是她不會變成知心爺爺、知心奶奶,她應當永葆青春,永遠是知心姐姐。這是孩子們的需要,也是國家不斷發展進步的需要。時代在不斷地發展,永遠知孩子們的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相信,為了孩子們的幸福,一代又一代知心姐姐一定會不斷成長起來。
編輯:耿玥